11月2日至5日,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iGEM)在法國巴黎舉行,來自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的404支參賽隊伍參加了本次賽事。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化學學院、軟件學院、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筑與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的9名本科生組成的DUT-China參賽團隊憑借項目《Modec—基于蛋白質籠的模塊化檢測工具》斬獲大賽金獎和最佳診斷項目提名(是診斷賽道本科生組唯一入圍的中國隊伍)。生物工程學院楊君教授、康巍副教授、孜力汗高級工程師、徐麗副教授擔任項目指導教師。
大連理工大學的參賽項目基于胞內自組裝的蛋白質籠開發“即插即用”的模塊化檢測工具,能夠實現多種疾病的高靈敏度的檢測和診斷,證明了蛋白質籠作為下一代診斷工具的適應性和潛力,項目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可行性。DUT-China參賽團隊通過線上調研、線下走訪、高校合作的方式,深入多地科研院所、醫療相關單位、高校、企業、社區,從各個層面深入進行社會實踐調研。在持續的交流討論中,隊員們充分了解社會的實際需求,從環境、社會、道德、安全等多方面綜合考量項目的意義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高實驗思路與硬件設計的可行性。團隊還與吉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iGEM隊伍建立積極的合作,隊伍間互相學習、合作和交流,為項目順利進展和后續繼續合作奠定了基礎。自今年1月份起,歷經10個月,經過專題培訓、隊長競選、團隊建設與交流、校賽、隊員選拔、備賽、社會實踐、CCiC交流和參加現場答辯,參賽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在大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是一項以合成生物學為核心,綜合生命科學、數學、工程學、信息科學、物理學等多個學科的國際大賽,利用工程化思維,去設計和構建標準化、模塊化的生物系統,制造生物元件和產品,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新,用創新去改變世界。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于2003年發起,至今已舉辦20年。
今年是大連理工大學參賽的第6年,一直以來,DUT-China團隊秉持“以生為本、創新驅動”的宗旨,已帶領153人次代表大連理工大學本科生走上國際賽場,在國際學術平臺上充分展示大連理工大學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先后獲得6項金獎,同時獲得2018年最佳新應用項目、2021最佳環境項目和最佳組合生物元件提名、2022最佳基礎生物元件和最佳基礎進展項目提名、2023年最佳診斷項目提名等6項榮譽。
本次賽事得到大連理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國內合作與聯絡處、教務處、創新創業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等部門的大力支持,金賽藥業、莫納生物、烽木源科技、萊博仕(沈陽)科技等企業及尹燁創新領航資助計劃為隊伍提供了多種形式的幫助。大連理工大學自2017年開始備賽以來,吸引了全校30多個專業近600名本科生參與校內iGEM項目培訓,已經形成“iGEM金牌之旅”“生物工程”融創課程等系列育人品牌載體、“DUT-iGEM”校級社團和一支穩定的指導教師團隊,形成以iGEM為載體培養國際化創新拔尖人才的完備培養體系。學校將以iGEM競賽為平臺,打破學術壁壘,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努力推動構建“厚基礎、寬視野、重交叉、強實踐”的“學域”人才培養新范式,全面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強校發展戰略,在一流大學建設中實現“生工作為”。(來源:生物工程學院 作者:李揚 編輯:常思萌 郭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