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是教育部備案,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重慶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辦高等院校。
【歷史沿革】學校發軔于1950年,始為重慶工人政治學校,后為重慶市工會干部學校;2004年4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在重慶市職工大學、重慶市工會干部學?;A上,設立重慶城市職業學院;2013年9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行政主管部門由重慶市總工會變更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21年7月,入選“重慶市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
【區位優勢】學校地處西部職教基地、重慶永川國家級高新區、大數據產業園核心地段,坐擁觀音山公園和鳳凰湖公園,是一所建在高新園區和都市公園里的大學,毗鄰永川萬達廣場、樂和樂都主題公園,環境優美、交通便捷,乘高鐵到重慶主城僅需16分鐘。
【辦學條件】學校占地91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含規劃在建面積),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萬余人。學?,F有教學科研實訓用房6萬平方米,圖書館近9000余平方米,館藏圖書44萬余冊,電子圖書100萬冊,學生公寓7.4萬平方米。學校立足“重慶市智慧校園示范校”項目建設,打造“數據開放共享、資源豐富優質、治理透明高效、服務便捷周到、信息安全可靠”的高水平“智慧城職”。建有校內實踐教學基地70余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0余個。
【黨建領航】學校堅持黨建領航,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雙創”行動,做優黨建品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F為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單位?,F有重慶市“十大育人”精品項目1個,重慶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重慶市樣板支部1個,重慶市“一校一品”優秀團學工作品牌2個,重慶市“先進職工小家”1個。
【師資力量】學校堅持“引育”并舉,打造高水平結構化“雙師型”人才團隊?,F有教職工5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副教授、教授等高級人才125人,“雙師型”教師155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24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全國技術能手1人,重慶英才2人,重慶教書育人楷模2人,巴渝特級技師1人,最美巴渝工匠1人,重慶技能大師2人,全市技術能手2人,巴渝青年技能之星1人,市級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市區級優秀教師25人。建有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市級首席大師工作室1個,市級科研平臺團隊2個,市級課程思政名師團隊1個?,F有近三年,在各類市級教師能力比賽中獲獎37項,一名教師獲重慶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特等獎第一名。2022年,教師團隊榮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黃炎培職教項目、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58項,橫向服務項目87項。
【專業特色】“因城而生、順市而為”,學校對接產業鏈、技術核、職業域,打造特色專業集群體系,開設涵蓋“工業機器人技術、市場營銷、大數據技術、航空技術、智能建造、文旅康養和創意設計”七大特色專業群的32個高職專業,其中工業機器人技術、市場營銷為重慶市高水平專業群,航空技術為重慶高職唯一特色專業群?,F有物聯網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和環境藝術設計等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3個,現代文秘等國家級重點專業6個,大數據技術等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教融合專業合作建設試點專業2個,建設工程管理等央財支持建設專業2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等全國行指委重點專業2個,現代物流管理等市級重點專業5個,環境藝術設計等市級“雙基地”建設專業3個。建有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全國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典型案例1個,教育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經典案例2個,人社部規劃教材2門,市級專業資源庫2個,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1門,市級一流課程7門。市級課程數量已進入全市高職院校前列。堅持“以群建院”,設有信息與智能制造學院、商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文旅康養學院、科大訊飛大數據學院、航空學院、創意設計學院等7個專業教學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2個教學單位。
【人才培養】立地發展,貼近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持續為重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近五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技能競賽獎項121項,獲市賽獎281項。2022年,學校師生團隊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榮獲“3金1銀1銅”的優異成績,實現所有參賽項目全部獲獎,金牌數位列全市高職院校并列第二名。2021年,學生獲“巴渝工匠”杯市賽一等獎12項,排名并列全市高職院校第三;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獲重慶市“巴渝工匠”杯技能競賽優秀組織獎。學生獲國家級體育競賽獎項7項、市賽獎120項,其中,啦啦操隊和排舞隊連續三年在全國比賽中獲得一等獎。辦學70余年來,向社會輸送各級各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15萬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近12萬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近3.5萬人。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榮獲“永川區職業教育突出貢獻獎”;2021年榮獲西部職教基地產教融合先進單位;2022年,獲批“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獲“全市教育系統就業創業成績突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強,在人民大會堂、重慶市委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重慶銀行、中國建筑、中冶建工、科大訊飛、上海迪士尼、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興通訊、海爾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專升本參考上線率達70%以上,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涌現出“全國勞動模范”“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重慶市第六次黨代會代表”“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優秀校友。
【開放辦學】創新“1+4”校企合作機制,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和產教科融合發展體系。學校與科大訊飛合作共建科大訊飛大數據學院、科大訊飛全國大數據師資培訓基地,與云華教育合作共建航空學院,與長城汽車合作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與長安汽車共建“汽車現代產業學院”、與西門子共建“中德工程師學院”、與永川茶山竹海街道共建“鄉村振興學院”,其中,“汽車現代產業學院”入選重慶市職業教育現代產業學院;創新“政校園企、產城職創”融合發展機制,牽頭與永川區、西門子等多方共建占地5504平方米、投入3500萬元、市內領先的“智能制造區域性公共實訓中心”,建有世界技能大賽移動機器人賽項市級集訓基地和A類賽項“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西南賽區競賽基地。學校牽頭聯合中國、老撾50多家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共同組建“中國—老撾職業教育發展共同體”,“老撾共享國際產業學院”獲批“重慶市國際化特色”項目;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威海職業學院建立對口協作關系,與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組建成渝雙城圈“智慧零售職業教育集團”“工業機器人職業教育集團”,落地“重慶城職阿里巴巴客戶服務人才孵化中心”等實體項目3個。
學校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重慶所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堅卓勤勉、自強奮進”的優良校風,在“十四五”及2035年遠景時期,并軌發展、強基升級,實施“1415”發展戰略:聚焦“‘結構規模、校區擴建、人才團隊、雙高成果’的‘四輪驅動’戰略舉措,‘重慶有特色、雙城有作為、全國有地位、國際能合作、專本能貫通’的‘三有兩能’發展目標”一條主線;實現“模塊化能力結構”“混編化教學團隊”“項目化職教集團”“智慧化教學革命”四大突破;推進“黨建領航”“專業壯骨”“科技鼎新”“人才青藍”“隊伍固本”“服務共生”“開放合作”“智慧增智”“校園強基”“治理善治”十大工程;構建有“理想信念與家國情懷”“扎實學識與學習能力”“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工匠精神與職業品格”“過硬技能與創業意識”的“五有”城職人育人體系。(數據更新于2022年9月)